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游 > 正文

罗兴亚人

瑞丽的罗兴亚人走了吗

交火持续数日,至少130名罗兴亚人在冲突中死亡。居住于若开邦的罗兴亚人被曝受到驱赶、纵火、轰炸,万千罗兴亚人开始举家徒步穿越边境抵达孟加拉国避难,其中以妇女和儿童居多。

因为在缅甸当地人看来,这些罗兴亚人已经被驱逐出自己的国家,各族人民相处不好,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成麻烦制造者。所以对于缅甸的发展,缅甸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做出这个决定。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大小不一。

若开邦地处缅甸最南端,与中国边境并不接壤,长期以来罗兴亚人外逃一般都是从陆上西逃孟加拉国或者从海上难逃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从陆上北逃至中国需要穿越整个缅甸,人数不可能太多,无论如何2万人这个数字也太大了。

二十年来,罗兴亚族人寻找他们的迦南地的愿望愈发强烈。06年1025人,07年的2700人,再到08年的5000人,泰国政府每年抓住的罗兴亚人在急剧增长。然而没人关心他们的命运,泰国政府一直声称其为经济移民而非难民。

显然,罗兴亚人就属于“恶意移民”。罗兴亚人主要居住在缅甸的若开邦,若开邦与穆si林国度孟加拉紧邻,罗兴亚人主要是孟加拉人的后裔,也属于穆si林,而缅甸绝大多数人和若开邦原本的居民若开人则属于佛教徒。

罗兴亚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不成熟,没有字母表,并且一度失传。部分罗兴亚知识分子试图发明新的字母表来复活其语言,但终因内部分歧严重,这一尝试没有取得成功。罗兴亚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罗兴亚人

罗兴亚人的历史由来与现状

1、罗兴亚人(Rohingya people),或译洛兴亚人、罗辛亚人或罗兴迦人 ,是缅甸若开邦阿拉干地区的一个穆斯林族群(集中在若开邦北部近孟加拉边界一方的貌夺和布帝洞镇区)。截至2012年,约有80万罗兴亚人生活在缅甸。

2、罗兴亚人是世界上受到迫圌害最严重的少数民圌族之一。许多罗兴亚人被圌迫从缅甸逃离到邻国孟加拉国的贫民窟和难圌民营生活,并沿泰国-缅甸边境地区一路逃难,很多罗兴亚人更从海上逃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避难。

3、缅甸人认为,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罗兴亚人”(Rohingya),它是孟加拉非法移民自己造出来的,以求在字面和发音上与若开邦的英文“Rakhine”接近,给人以他们很早就生活在若开邦的假象。

罗兴亚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简单说,所谓罗兴亚人问题,就是缅甸境内的孟加拉人后裔罗兴亚(穆斯林)与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佛教徒)之间的一场关于种族、文化、土地的大规模冲突,数十万罗兴亚人被驱逐乃至羁押。

近年来,缅甸国内教派冲突频发与所谓的罗兴亚人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密切相关。罗兴亚人是缅甸一百多个少数族裔中的一支,是到孟加拉湾经商的阿拉伯人后代,早在公元7世纪就已在缅甸居住。

如何处理罗兴亚人问题。根据缅甸政府1982年颁布的《缅甸公民法》,罗兴亚人被界定为“孟加拉人”,在缅甸属于非法移民,他们的身份并不被缅甸历届政府所认可。除了受到政府区别对待,罗兴亚人与当地土著民众相处也不和谐。

而且宪法也规定军人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执政。因此,包括罗兴亚问题在内昂山素季说不了算。这种对国家管理并不精通的军人长期实质执政对于缅甸的局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让局势更加复杂。

这次,昂山素季谴责罗兴亚人支持军政府。那是因为昂山素季在国家问题上不够完善,对军政府过于偏袒。这种做法直接削弱了西方支持罗西亚人的意愿,双方都陷入僵局。

云南的罗兴亚人谁放进来的

1、罗兴亚人是阿拉伯人的后代,这一代阿拉伯人是最早通过海运的方式前往东南亚经商的人。因为孟加拉湾一带海上贸易繁荣发展,所以很多穆斯林便来到了此地经商。根据相关文献显示,早在八世纪至九世纪初期,他们便已在此地定居。

2、最近网络上有文章声称有2万名罗兴亚人难民在云南受到庇护:虽然罗兴亚人穆斯林帮助过有东突背景的维吾尔族穆斯林偷渡,但是却在云南找到了真正的家。

3、一般认为,罗兴亚人是阿拉伯穆斯林、阿富汗人、摩尔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孟加拉人等的直接后裔,在英国殖民东南亚时,从当时的东印度被殖民者征用到缅甸做工,他们大都从海上来到若开。

4、从去年开始维吾尔族前往泰国的偷渡者开始增加,他们偷渡路线一般是从中国南部顺湄公河经由老挝等地到达泰国。

流离失所,困苦不堪的罗兴亚人,为何得不到中国人的同情?

1、首先,难民经历流离失所的时间相当长。二战期间,有些难民经历了长达六到八年的时间才到达其他的国家,这一过程相当漫长且痛苦;但今天难民经历流离失所的时间可能是二战时的三倍。

2、已经在缅甸生活半个多世纪的罗兴亚人自然不愿离开,并提出要兑现英国当年的承诺,即单独建立穆斯林邦,这引起了缅甸主体民族的极大不满,使穆斯林和佛教徒之间的隔阂愈加深刻。最终引发双方的暴力冲突。

3、即使缅甸政府作出让步,罗兴亚人仍旧会继续采取暴力手段谋求事实上的独立以分裂缅甸,所以,流落各地的罗兴亚人再苦,也不值得同情。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